上海专业翻译公司
立即在线咨询
欢迎资深译员加项目QQ
JS导航效果
|
|
|
口译实践中的临场应变技巧(一)
发起人:eging  回复数:0  浏览数:4805  最后更新:2018/2/9 8:36:09 by egi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8/2/9 8:36:23
eging





角  色:普通会员
发 帖 数:3730
注册时间:2015/6/5
口译实践中的临场应变技巧(一)
      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译员除了得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外,也还需要掌握一些应变技巧,从而使各种突发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下面是一些口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常碰到的部分情景。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启发,在翻译的路上少走弯路。文章作者为原广东省外事办新闻文化处处长、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方凡泉。
  
  讲话不得体
  
  讲话人语言粗俗,话题不符合对方文化习惯,不得体的玩笑等等,都属于讲话不得体,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悦或反感,甚至误解,并有可能阻碍双方的沟通交流。从更高一个层次来行,译员不仅仅沟通语言,而且也是在交流不同的文化观念,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遇到话不得体的问题,有时候译员不一定要完全忠实于词语表面的所谓准确,可以作淡化或变通处理。
     
  语言粗俗
  
  例一:有一次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主席乘专机访华前往中国熊猫故乡卧龙地区考察,入境后在某地中转停留,当地政府领导人前往迎送。宾主在贵宾室会晤。寒暄后,主人说:卧龙地区不仅熊猫美,风景也很美,我建议你去看看那些森林大山。主席却说:“Well,I going there just to see pandas. I just don't like bloody mountains.”直译过去就是:”这个嘛……我只是去看熊猫,才不爱看什么鬼山。”bloody是英国英语中骂骂咧咧的词,相当于damned(他妈的),表示对某事极其讨厌。然而,中方主人是出自一番善意才提出建议的,语气非常友好。客人说此话极不得体,极不礼貌,与当时的气氛格格不入。如果直译过去,肯定得罪主人。笔者当时翻译的时候.把原话“去粗”存精:“我这趟主要想去看看熊猫.大山恐怕没时间看了。”笔者事后听说这位老兄到许多地方,经常不注意言辞,信口开河,得罪不少人。
     
  例二:笔者有一次作为翻译随一个中国考察团前往美国底特律洽谈一个汽车制造项目。美国一家汽车公司与代表团举行会谈时,公司总裁一再向中方表示,美方加强与中方合作的意愿是非常真诚的,态度也是非常坦诚的,就像相爱中的一对恋人一样。他还说到了这么一个词语I just Show you my Walst.(我对你们完全坦诚相见)。但公司的译员直译为:“我真是给你们看了内衣。”结果,中方代表回应说:“既然是双方真诚相爱,那就不但可以脱开内衣,还可以脱裤子。”太露骨了,不但儿童不宜,成人也不宜这么说。笔者立即采用变通说法,译为If the two love each other true,they may do anything  (如果双方真诚相爱,他们什么都可以做。)这个技巧就是把具体的表达笼统化,点到为止。同前面总裁说的“一对恋人”相呼应。
     
  言辞不当
  
  例一:1991年11月,中国承办了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事前召开的一次有关赞助商问题的会谈中,世界足球联合会的一个官员向中方主谈人提出,大赞助商之一、M&M巧克力公司的赞助商品入境遇到了麻烦,请中方尽快同海关疏通,办妥此事。一通请求以后,他最后说If you end up in jail,I will send you chocolate.(万一你给关进了监牢,我会给你送巧克力)。这种玩笑极不礼貌,让人听了简直是侮辱;也很愚笨。如果直译出来.只能产生反作用,增加对方的反感。这种场合的沟通,本来就应本着务实的态度、真诚的意愿去解决问题。幸好中方主谈不懂英语。为了避免气氛的恶化,便于问题的最终解决,笔者当时译为:“如果你们碰到什么麻烦,我来给你送巧克力。”把具体问题笼统化,去掉它伤人自尊的锋芒。在这种场合这么译,笔者认为是恰当的,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结果,问题解决后,这位老兄还真的给中方送了不少巧克力,当然是送到工作房而不是什么牢房了。
     
  例二:1995年,荷兰首相科克(Coke)访华,在一次大型签字仪式暨答谢宴会上,中方陪同团团长即席致答词时,有一句这么说:“首相阁下刚抵达北京,我和首相就一见钟情了”。这可是给翻译出了一个难题。此情此境、假如用英语说”I just fell in love With the Prime Minister at first sight”,那就成了跟首相谈情说爱了,必定冒犯失礼。用“一见钟情”本身就不得体。然而,翻译领导人的话,原则上又不能随意增减意思。众目瞪膜之下,只听外交部的高翻译员灵巧地变通为:“When His Excellency Prime Minister set foot on Beijing,I liked him greatly at first Sight。”真不愧是高翻!反映了译员出思维敏捷、清醒沉着、灵活应对的优秀素质。
     
  文化冲突
  
  例一:这次大选,你是赞成布什总统,还是赞成克林顿?
  
  口译:From the current general election, who do you think will win, George Bush or Clinton?
  
  翻译作常巧妙地把问题变通表达成“你看布什会当选,还是克林顿会胜出?”妙在哪里?
     
  在英美文化中,人们交谈时很忌讳谈论个人的党派立场和观点,认为这是个人私事,问这种问题不大得体。而且还有一层顾虑,如果自己的党派和观点同提问人相左,大家部有可能尴尬,最后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使自己主动坦露个人党派立场,对方也可能嘻嘻哈哈地应付几句。
     
  例二:你这个经理年薪得有5万块美金吧?
     
  原译:I guess a public relation manager with big companies would get paid around 50,000 dollars per year. All right?
     
  对英美人来说,问别人的收入,恐怕算是“最”难启齿的私人事情,即便非“最”,也是最之一。
     
  译员把上面的提问,从一个直接问题变为一个问接问题。由于被问者是一个大公司的公关经理,由此,翻译为:我猜想各大公司的公关经理,年薪大概有5万元左右。我猜的对吗?译员不同于交谈者,随意交谈的人,只要自己有点儿文化差异意识,或者知趣一些,一般不会问这类私人事情。但译员没有多大自由的回旋余地,职业道德也要求我们尽可能以准确忠实为本。但是回到私人事情的文化冲突,还是应该策略一些。
     
  有一些特殊情景,有特殊需要,如想作一个对比等等,译员也有必要把直接问题变成间接问题,不针对个人,或者先作个猜想,再提间接问题。遣词用语也要尽量艺术、委婉。笔者请教过一个英国人,如果讲者问别人年龄,译员又不得不翻译,这可怎么办。她建议可参考以下两种说法,尽管罗嗦了点儿:
     
   (一) 问年龄
     
  例一:I hope you wouldn't mind it if I ask you a personal question. I should think we must be about the same age. I'm in my early thirties.
     
  译:希望您不介意我问你一个个人问题。我想我俩年龄相当。我今年三十多一点儿。如果对方愿意说出自己的岁数,可能会说:Yes,I'm 32 actually.(对,我实际上有32岁)。如果对方自愿说具体,又可能答:I'm a bit younger than that.But there's probably not too  much difference.(我比你稍年轻一点儿,不过相差也不大。)这种自报岁数的猜测法,给了对方一个回旋余地。
     
  例二:You look quite young. I'm in my mid-fifties. I should think you must be in early thirties.Am I right?
     
  译:您看上去挺年轻的。我已五十好几了,我想您三十刚过吧?
     
  (二)问买价
     
  例:That's a lovely antique vase.Did you buy it in China? Was it expensive?
     
  译:记这个古董花瓶真漂亮!您是在中国买的吗?贵吗?
     
  对方如果不愿意正面笞,可能会说:"Well,it wasn't cheap.(哈,可不便宜)如果不介意,他会说:I paid 400 yuan for it.(我付了4百元)这也是给人有余地。否则,讲少了有货贱之嫌,说多了有摆阔之嫌,或者给人蒙骗了、瞎买。
     
  (三) 问年薪收入
     
  例一:I was told marketing managers in auto industry get paid high Salary.Is that right?
     
  译:我听说汽车业的营销经理薪水都很高,是这样吗?
     
  这是针对被问者是该行业的销售经理而言,把原针对个人的直接提问变为针对他工作行业的间接泛指提问。
     
  例二:I guess a marketing manager in auto industry in the U.S.may get paid around 80,000 dollars a year.All right?
     
  译:我猜想,美国汽车工业的营销经理的年薪得有8万美元,对吗?
  
  不合逻辑怎么办
  
  口语的一个特点是,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常常边想边说,边说边想,以提供一定的信息,表达一人的想法或者情感。讲话人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有时难免会出现犹豫、重复、冗余。有的讲话则哆嗦累赘,意思重复;有的层次不明,逻辑混舌L;有的笼统模糊,概念不清;还有的话只说一半,就让人翻译。此时,如果译员记住所有语言细节,并用另一种语言不加梳理地传译出来,译语就会变成词藻的堆砌,主要意思不突出,让人听起来很费劲,难以抓住要领。这就影响了沟通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讲话人理应负首要责任。但翻译人员并非就无可奈何,无所作为。怎样判断和处理这一类讲话,是口语翻译里难度较大的一项技巧。
     
  例:我们两国领导人的会面,我们两国领导人已经三十年没有会面了。
     
  意思重复
  
  例:这条(大型程控交换机)生产线要取得国务院的批准,你们公司这个技术一定要是先进的,能够转让,而且能滚动开发的,价格要有竞争力,贵国政府要给予信贷支持。如果技术不先进,或者不能转让,价格又不合理,政府又不支持,我们国家是不会批准的。
  
  最后一句中的措词,虽然同前述不完全相同,但并没有提供新的内容、新的重点,只是用否定的形式来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因此,若作谈判或会谈,翻译这一部分的时候,拟可用“否则”一词取代,变为“……否则,我国务院是不会批准的。”
     
  但处理这种意思重复要格外谨慎。正式会谈和谈判场合不应省略、有意表示强调的不宜省略。口译的完整性,并非体现在原话词句、结构的完整,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要点的完整。对于意思重复的讲话,应抓住要点,不陷入说话人所使用的词句细节之中。
     
  无论是罗嗦累赘还是意思重复,都不取决于讲话的长短。作出判断的时候,主要看词句是否简单重复,意思是否变相反复,是否有新意、重强调。有的人尽管话长,但没有一句费话,句句都有充实的、特定的信息或思想。在处理意思重叠的句子,译员应努力做对以下几点:判断准确,压缩冗余,不漏要点,保留强调。


译境翻译公司BBS|上海翻译论坛|同声传译交流论坛|自由译员社区|外籍母语翻译交流|寻找上海翻译工作|兼职翻译招聘|笔译口译项目发布| 上海翻译资源| 小语种翻译资源| 证件翻译资源| 留学文书翻译模板| 翻译语料术语库| CAT翻译软件|Trados技术交流 英语高级翻译群 德语高级翻译群 法语高级翻译群 俄语高级翻译交流群 日语高级翻译交流 阿拉伯语高级翻译群 翻译公司网络营销合作